8月1日下午6點多,暴雨停歇6個小時后,張坊鎮黨委書記王文路從一輛鏟車的鏟斗里下來,站在片上村的一處丁字路口?!斑€需要再調更多的鏟車”,他說,和他一起坐在鏟斗里出來的,還有片上村書記白翔宇和四五名救援出來的被困群眾。
王文路身后幾百米處,拒馬河茫茫的大水,仍在洶涌流淌,但一段路面已露出了淤泥,三輛鏟車正在清理。淤泥薄處有二三十厘米左右,一腳下去直到小腿,厚處至少有半米。
暴雨中,位于北京房山區張坊鎮片上村的淶寶路,被洪水淹沒了大約兩公里,導致山里30多個村莊失聯。8月1日下午2點半開始,大雨停歇的間隙中,人們開始清淤開路。一直到8月2日凌晨,通往下一個村莊的千河口村的路,在中斷一天兩夜之后,重新和外界連通。
8月1日,淶寶路片上村西北處,拒馬河河水仍在道路上流淌。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
雨停后,人們匯集在進山的最前線
大雨下了兩天,拒馬河的水一度漫進了片上村,水退之后,小巷的路面上、路邊的排洪溝里,還殘留著洪水沖刷過的痕跡。村民們穿著拖鞋走出家門,停留在村里的一處三岔路口旁,眺望著遠處的大水。
從片上村往西,淶寶路一路西進,連通著山里的30多個村莊,包括張坊鎮西部的5個村莊、蒲洼鄉的8個村莊以及十渡鎮的21個村莊。洪水淹沒淶寶路時,山里的村莊也失聯了。斷路,斷網、斷電,也可能斷水,幾天中,每個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山里的訊息,他們一路進山,走到沒路的地方,往山里張望。
奔騰的拒馬河。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
8月1日中午左右,雨終于停了,霧氣仍然籠罩著山谷和河面,但頭頂黑沉沉的云層,慢慢變高、變白,天地間清亮了許多,偶爾有一縷陽光穿破云層,照在地面上,蒸騰起地上的水汽,悶熱,卻又感覺莫名地輕快許多。
片上村的水也慢慢退了,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,有家在山里的,也有村里的人,更多的是來自政府及消防、環保等各個部門的救援人員,還有各種救災物資和車輛。
一位30來歲的村民,站在村里,一遍遍地問救災人員,路什么時候通?能不能排水?通訊能不能恢復?他的父母都在山里的一個村莊里,7月31日晚上,他和父親最后一次通話時,父親告訴他,水已經淹了村里的道路,此后將近一天,他再也沒能打通父母的電話。
站在片上村的路口,這位等待救援家人的年輕人,焦慮得沒有一刻可以安靜下來,不停地來來回回走,一直和周邊的人打聽情況。
還有一位村民,從涿州冒著大雨和洪水,趕到片上村,等待著進山回家的那一刻。他不怎么說話,也很少問工作人員,只是站在路口,長時間地望著前方,任憑卡車甩出的泥水濺了他一身。
農田里,洪水積了兩米多深
片上村位于張坊鎮西兩公里處,村東是連綿的群山,村西毗鄰拒馬河,淶寶路穿村而過,距離拒馬河最近的地方只有幾十米。村民們的記憶中,這條穿山而過的大河,一直都是這里的人們生息的根基,沒有人見過它狂暴的樣子,“‘7·21’的時候,水也沒有漫上公路?!?/p>
暴雨最大的時候,黃色的洪水一路上漲,漫過了公路、漫進了村莊,也灌滿了公路另外一側低洼的農田。站在堆滿淤泥的公路上,水面和路面齊平,農田里大片的玉米被沖得七零八落,看不出深淺,只有露出水面的樹冠在告訴人們,農田里的水有多深。
淹沒在水里的村莊,只有樹冠露出水面。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
“玉米地的地勢很低,水有兩米多深?!币晃淮迕裾f。
片上村中央的丁字路口,是車輛能抵達的終點,再往前,路上都是淤泥。張坊鎮北白岱村書記賈忠慧,提著一雙拖鞋,赤著腳慢慢往前走,淤泥很軟,要一步步試探著,踩實了一步再往前走一步。
北白岱村位于片上村東部,暴雨中受災面積較小,雨停后,賈忠慧就到片上村支援,他有一輛皮卡,可以幫忙運送物資和人員。
但面對洪水,人可以做的事情太少了。從鎮政府到消防、環保等各個部門的車輛、物資,匯聚在片上村,他們首先要戰勝的,是一段被洪水淹沒的道路。
但中斷的不僅是道路,還有通訊和電力。8月1日下午,水退以后,片上村的電力仍未恢復,好在手機信號已經通了。而更深處的村莊,道路、電力、通訊仍處在中斷狀態,維修通訊基站的工人,也同樣到了片上村。維修工人告訴記者,道路打通之前,他會一直在這里待命,一旦通了路,就立刻往山里排查,“路通到哪里,就排查維修到哪里?!?/p>
水退了,鏟車開到了洪水邊
下午兩點半,一段幾百米的道路露出了水面,三輛鏟車開進了路上的淤泥中,中斷了兩天多的道路,開始一點點打通。
鏟斗沒入淤泥,司機張然慢慢地推進,淤泥混合著殘余的積水,從鏟斗的兩側滾動,涌到路的兩側,清出一段相對堅硬的路面。兩輛卡車停在路邊,不斷地將淤泥運出清理路段。
鏟車一米一米地往前推進,每前進一米都意味著距離被困村莊更近一步。
8月1日晚8點多,淶寶路斷路處,挖掘機正在連夜清淤通路。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
在鏟車的后方,片上村里,人們也在忙碌。張坊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張霞,正在準備往山里運送物資,失聯一天多,山里的情況不知道變成什么樣了,任何物資都可能是山里最需要的。
然而,在路沒有打通之前,所有的準備都只是停留在準備階段。
片上村以西的山里,還有張坊鎮的5個村莊,最近的是千河口村,從片上村出發,沿著公路,繞過一座山,就是千河口,全程4.5公里左右,車程不超過10分鐘。然而,洶涌的洪水把這短短的路程變成了天塹。所有的救援人員和物資,只能在片上村等待。
下午四五點時,轉機出現了,一隊新的救援人員帶來了一架無人運輸機,黑色的無人機很快被架設在路中間,無人機中間,有一個方形的運輸倉,可以運輸10公斤的物資,送到10公里范圍內的任意一點。
空投無人機準備向村莊投送物資。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
幾個工作人員反復調機器,山里云霧濃重,距離遙遠,且要翻過一座山,需要精準定位,才能夠將物資投放到。
第一個確定的投放點就是千河口村的一家飯店門口,偶爾有信號的時候,山外的人得知,有多位游客和村民,滯留在飯店里,但具體情況如何,不得而知。
無人機只能運送10公斤的物資,反復取舍之后,之前準備的水、食物等暫時難以投送,充電寶、衛星電話成為第一批空投的物資,“無論如何,先和里面的人聯系上再說?!?/p>
搶時間,“不等不靠先救援”
天氣預報顯示,8月1日夜間可能還有雨,下午五六點的時候,斷斷續續地下起了小雨,山里的氣氛變得更緊張了。
拒馬河的河面,濁浪仍在咆哮,深山里的水,還在源源不斷地進入河道?!叭绻傧掠?,路邊的大堤可能承受不住,麻煩會更大?!贝迕裾f。
對救援的人們來說,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,而對山里被困的人們來說,每多困一分鐘,都意味著危險增加一分。
事實上,在水面剛剛下降,可以看清公路的時候,鏟車就第一時間開始作業了。
8月1日晚8點,挖機隊伍向淤泥累積路段方向行駛。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
“不等不靠,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,在最早的時間開始救援,能早轉移出來一個人,就安全一個人?!痹谄洗宓木仍F場,王文路說。
從下雨開始,張坊鎮的許多人,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個晚上?!鞍滋煸诂F場,晚上籌集物資,找個地方,隨便靠一會兒,就算是休息了?!睆埾颊f,她覺得,和被困深山中的人相比,山外救援的人,雖然累一點,遠遠算不上辛苦。
其實,不少救援人員的家人也在深山的村莊中,暴雨之前,他們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在村里,暴雨之后,他們比受困人員更焦慮。對他們來說,和家人失聯之后,巨大的不確定,成為心中最沉重的負擔,許多時候,他們要忍著眼淚干活。忙碌或許可以讓他們暫時忘卻焦慮,但唯有救援工作真真切切的進展,才能為他們減輕一點點內心的焦灼。
路通了,向大山更深處抵達
8月1日晚上7點半,云霧深沉,夜色降臨得比往常更早。張然已經連續工作了五個小時,淤塞的淶寶路打通了數百米,但整個水淹路段有兩公里左右,路還很長,工作還很多。
無人運輸機終于確定了準確的定位,螺旋槳開始飛速旋轉,慢慢上升到150米的高空,按照設定的路線,穿破云霧,在看不見的空中,朝著千河口村而去。
天黑了,聚集的片上村的村民們,三三兩兩地離開路口,帶著孩子回家了,更多的人留在家里,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。一位在片上村開飯店的村民說,水位最高的時候,他們被洪水困在了飯店里,水位一度到腰間,水退后留下了厚厚的淤泥。
救援的人們仍在忙碌,電力還沒恢復,深夜的救援現場,只有太陽能路燈亮起微弱的燈光,照亮一小片空間。
公路上,鏟車的燈光則格外明亮,仿佛要刺破黑沉沉的夜色。運泥的卡車,在泥濘的道路上穿行,上坡的時候,發出格外沉重的轟鳴聲。
新的鏟車到了村里,公路養護部門增派了整整5輛,一同到來的,還有40多位救援人員。他們將連夜奮戰,和暴雨洪水搶時間,一直到打通道路。
晚上7點40分左右,無人運輸機順利返回,電話、充電寶等投放到了準確位置,幾分鐘后,電話通了。
消息傳開,等待回家的人,道路清淤的人,還有許許多多待命出發的人,瞬間增加了許多信心。
8月1日傍晚,清淤工作仍在進行。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
這一夜很漫長。夜里12點多,淤泥終于清開了一個口子,熟悉路況的人,最先通過了中斷道路,山上有人開始下來,但水位不穩,仍不能暢行。
8月2日早晨,天邊露出微曦的時候,通往千河口村的道路再無阻擋,這個洪水中被困住了兩夜一天的村莊,重新和外界有了聯系。
第一輛運送物資的車,在7點10分出發,從片上村開往千河口村,張霞和救援人員一起,踏進了中斷通路兩夜一天的山里。隨后,更多的救援人員相繼進入。通往更遠村莊的路上,救援人們依然在不斷前行。
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陳璐 趙亞楠
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